杜健翔 | 以敬畏之心,发掘景观照明的艺术价值和创新应用
广告
编辑手记:
过去,我们追逐光明,抵御黑暗、改善生活,为一天创造更多的工作时间......现在,人造光的发展让夜幕不再难以穿透,精神生活有了更多时间与空间可进退回旋。
当照明超越其实用性,向更多可能性发展时,其艺术性也是尤为重要的议题。但何为艺术?景观照明属于何种类型?其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如何体现?
深圳市大晟环境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杜健翔先生在第七届云知光论坛-媒介 · 互动 · 光分论坛上分享了他的见解。
杜健翔
深圳市大晟环境艺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
众所周知,照明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我们带来光明,而在1952年,被誉为“建筑照明设计之父”的理查德·凯利发表了《光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出“焦点光”、“环境光”、“华彩光”,他把“光”本身作为一种内容形式,打破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技术的迭代发展使“光”的可操作性增强,其功能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同时,它也开始作为一种内容载体,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存在。
所谓超越照明,我认为,首先是从功能性领域进入到一个内容创作领域,其次是从室内拓展到户外所有的空间。但其中有一个最底层的思考是,再怎样超越,永远也超越不了的一个核心是对美的追求。
我已从事照明设计行业多年,过去的实践经历让我深感“艺术”和“美”的重要性,对此,关于照明的艺术价值和创新应用是我非常想和大家分享、探讨的话题。
▲ 依次为剪纸、绘画、雕塑 图源网络
我们一说到艺术,可能大家的脑海里就会想到传统剪纸、绘画、雕塑之类的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形式。但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语境中所说的“艺术”,“艺”是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术”是指掌握“六艺”的方法。
而《现代汉语词典》对艺术的解释为: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换句话说,“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为了追求美,美是艺术本质的对象化,使精神现象得以客观地呈现出来,其本质是“美”。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艺术”是人类以创造美为主要目的的技术及产品。
▲ 绘画艺术:莫奈 《日出·印象》 图源网络
▲ 建筑艺术:安东尼·高迪 《米拉之家》 图源杜健翔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它推动时代进步,也是时代进步的高级表现形式。
正如前文所言,照明已超越功能性价值,向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发展,以一种新的面貌融入到艺术的行列。
例如,城市景观照明在满足安全需求的同时,紧随城市发展的景观需求——即城市居民对美好环境,对富余品质生活的向往,从功能性上升到艺术性,而其中的途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 灯具产品的外观逐步被美化,具有装饰性;
2. 新型LED光源配光可变,产生丰富的装饰性光效;
3. 新型LED光源通过编程控制,可编辑内容,具备画面装饰功能;
4. 光与材料共同作用、组合形成艺术装置;
5. 光源、灯具与多类艺术形式组合;
此外,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新产品应用,激发人们更多想象,派生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如运用大量数据计算实现多维度感知的沉浸式、互动式多媒体光影艺术。
技术的支持,使得照明能够突破局限,去广泛探索艺术的可能性,而社会的发展,驱使我们去进行更为宏大的思考,从具体的审美向公共性艺术的路径前进,这是现代城市景观照明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从未停止的探索之路。
如今,城市级别的景观照明的公共性尤为显著,其公共性体现在哪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是指放在公共空间、面向公众开放的,可以以任意媒介创作的艺术作品,较之一般“艺术”,更侧重体现与多数人愿景相一致的取向。
根据美国美术史家格兰特・凯斯特(Grant Kester)在他的《艺术与美国的公共领域》中的观点,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艺术必须具备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在法定艺术机构以外的实际空间中的艺术,即公共艺术必须走出美术馆和博物馆(艺术性、公共性);第二,它必须与观众相联系,即公共艺术要走进大街小巷、广场车站,必须与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正价值、普世价值);第三,属于公共赞助的艺术创作(机构或政府出资、非盈利)。
时下,公共艺术已不再是稀有之物,许多城市中都存有公共艺术的足迹。
▲ 卡普尔的《云门》,把整个城市都倒映在了云门里面,使观者思考自己跟城市的关系。 图源网络
▲ 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单纯洗炼的造型元素排列组合为旋转腾升的“风”之造型,充分体现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图源网络
城市是“公共艺术”的载体,而“公共艺术”则是一个城市成熟发展的标志,在积极的意义上,表达了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毋庸置疑地体现着市民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当代艺术”、“实验艺术”、“行为艺术”虽然也是一种艺术类型,但这种艺术不为大众所接受,所以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而城市景观照明,作为城市精神的名片,旨在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发展,具备艺术性、普适性、非营利性等特点,其公共性就体现于此,所以我们可以将之归类为公共艺术。
公共艺术作品承载着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够引领人们深思,具备美感则是其中的特点之一,艺术家或设计师们利用光影传达他们对现实的思考,其艺术形态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由格兰特协会景观事务所、Atelier 10结构工程公司设计的《超级树 Supertrees》,该作品是一个艺术、科技、自然合为一体的公共艺术建筑项目。环保材料与科技结合、植物与钢筋水泥的和谐共处,为高速发展的城市和人们带来了未来主义的新生活。
▲ 《超级树 Supertrees》 图源网络
NVA创意团队设计的《光速 Speed of Light》,项目施行的初衷源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中福岛七个核电站被摧毁。在这个背景之下,艺术家们策划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公共唤醒活动,人类为自己做出的错误选择付出了代价,而这场绿色能源行为更像是对自然的忏悔仪式。
▲ 《光速 Speed of Light》 图源网络
还有詹姆斯 · 特瑞尔的作品《暮光显现Twilight Epiphany》,它是一个塔式双层结构装置,利用光线人为地创造了另一个空间,通过人造光和宇宙光互动,让每一位观者在作品里抽离出来,成为这个艺术品的一部分。
▲ 《暮光显现 Twilight Epiphany》 图源杜健翔
下面是我近几年做的公共艺术装置。
第一个是我为四川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庆设计的多媒体灯光雕塑装置——《笼》。
▲《笼》 图源川美80周年宣传资料
个人认为,大多数人都生活所谓约定俗成的观念中,如同被大小不一的笼子套住。这个装置试图提醒大家,打翻笼子,飞往自由,活出精彩人生。
基于这个理念,我所设计的装置在白天作为一个静态的雕塑,由4.8米高的大鸟笼雕塑与内部叠放着不同尺寸的小鸟笼组成,象征着来自各种观念的束缚。而到了晚上,我们利用灯光成像技术展现栩栩如生的“灵鸟”在鸟笼中飞舞并打翻鸟笼冲出束缚的美好画面。
▲《笼》 图源川美80周年宣传资料
第二个是在2021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展出的艺术装置——《无界•如鱼得水》。
▲《无界•如鱼得水》 图源大晟环艺
白天,作品如同贝中含珠的雕塑,与城市环境融合,成为亮丽风景的一部分,夜色初上,水影摇曳,鱼儿在各个鱼缸中来回游动,画面生动、唯美、奇幻…旨在赞扬深圳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开放和包容态度。
▲《无界•如鱼得水》 图源大晟环艺
第三个是我在居家隔离期间创作的《搁浅》,该作品亮相于2022深圳光影艺术季,收获了许多关注。
▲《搁浅》 图源大晟环艺
该艺术装置以海洋为灵感,以多组变量线圈组成流态形体,浅横水面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带来和谐唯美的视觉观感,同时也为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夜间,光影经数字编算出生动的抽象画面,分别以“自缚、告急、伤痛、涅槃、重生、回归”共6章内容进行演绎,构建观者内心被融动的幻影,引发人们对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议题的深度思考。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在“照明”的原有功能性基础上的超越,体现了对艺术的追求,除了这些小型的公共艺术装置作品外,我还做过一些颇为成功的大型城市景观灯光秀。
比如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所设计的《最美深圳湾》灯光秀,灯光秀的主会场选择在后海中心区,那里以最独特的天际线存在于海岸线上,是深圳的“城市风光影画片”,因此我们利用这一特点,用光影将天际线在夜幕中凸显。
▲“剪影天际线”——塑造独特的“城市界面” 风景美学 图源大晟环艺
▲《最美深圳湾》 图源大晟环艺
同时通过对色彩提取,运用现代灯光的彩度、灰度以及动态编程,让曼妙的人造色与自然湖海,水天相接,水、城、天相连,视野开阔,犹如展开一幅和谐的画轴。
▲《最美深圳湾》 图源大晟环艺
值得一提的是,灯光秀所有的灯具都进行了柔光处理,即便直视画面也不会眩眼,为的就是让大家在享受美的同时,生活不受到干扰。
而我在做《千灯谣》时,又再一次打开了我对“光”的认识,对美的认识以及对艺术价值的认识。
▲《千灯谣》 图源大晟环艺
做城市景观照明,目的是让城市美好的一面被更多人接受,提升市民对于城市的认同感。得益于佛山南海优秀的文化基因,并且项目地址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城市空间,有助于构建远、中、近,高、中、低围合式舞台立体空间关系。
▲《千灯谣》 图源大晟环艺
有场地、有舞台关系、有好的内容,就缺一个好的表现形式,为此,我就利用市民广场周边建筑、亭台、景观、水系等有利的空间载体,以18座环湖高层楼宇为幕布,以灯光作为讲述本土文化故事的新载体,在这里打造了一台大型沉浸式城市空间数字文旅剧。
▲《千灯谣》 图源网络
邀请本土艺术家真人表演拍摄录制,通过高科技数字技术的光影、电音、虚拟等艺术手法,呈现多维空间和内容形态的巧妙组合。无需投入人力,节约营运成本。
▲《千灯谣》 图源大晟环艺
作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夜间城市文化旅游体验的新模式、夜间旅游的新产品,《千灯谣》的打造极大推动了区域夜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收获了很多美誉。另外,反映当下社会时尚生活内容的姊妹篇《南海潮》也已在2022年精彩上演,为大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绝妙的视觉盛宴。
作为照明设计师,我们需要注重“光”的功能性,但不能局限于“照明”的窠臼中,我们同样要具备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去发现“光”的美,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好的光环境。
“城市景观照明”具有鲜明的艺术性以及“公共艺术”所提倡的正价值,强调对社会正向价值的肯定、歌颂,而不是反面的贬斥、挖苦、讽刺、揭露等 。
作为从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各相关环节参与者,我感到无上光荣。同时,为这一崇高的事业尽一份力,我个人觉得有强烈的使命感,更觉得责任之重大。
我们满怀一份敬畏之心,去完成 “公共艺术”项目(作品),是推动城市景观照明发展的正确路径,也是它最具价值的体现。
END
*本文整理自杜健翔老师在论坛上所做的经验分享,欢迎在文末给杜老师点赞、转发、收藏!
编辑|周静雯
内容来源 | 杜健翔
图片来源 | 大晟环艺、部分源自网络,侵删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